“泽连斯基下台”突响!一夜之间,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,民众揭竿而起,幕后黑手究竟是谁?
据中国青年网报道,几天前还只是零星出现在独立广场的标语,转眼间就变成了横跨12座城市的呐喊。50多万人涌上街头,手里的横幅从“要面包”变成了“泽连斯基下课”,防暴警察的盾牌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,谁也没想到,这个在战火中坚持了两年多的国家,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迎来新的危机。
泽连斯基(资料图)
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,抗议者口中除了本国总统的名字,还频繁蹦出一个美国前总统的名号——特朗普。有人说他是幕后操盘手,有人说这只是巧合,但那些流传在Telegram群里的录音片段,还有那份被曝光的矿产协议,总让人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一、从英雄到靶子,泽连斯基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?
还记得两年前,泽连斯基在电视上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时,多少人觉得这个喜剧演员出身的总统能创造奇迹。可现在再看,他的支持率像坐了滑梯,从曾经的高点一路跌到让人尴尬的地步。前线的消息越来越糟。去年哈尔科夫那仗打输后,装甲部队损失了三成战力,赫尔松州也丢了。当初说三个月就能收复全部失地的承诺,现在成了反对派攻击他的把柄。听说有退役将领拉了个“救国委员会”,直接带着人加入了抗议队伍,这在之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
内政上的麻烦更是一堆接一堆。那个反腐败局,本来是美欧看着顺眼的机构,结果泽连斯基说换领导就换了,把自己人塞了进去。欧盟那边立马就不高兴了,150亿欧元的援助说冻就冻。更离谱的是后来爆出来的军火走私案,他身边的人居然把西方给的122mm炮弹卖到了中东,一算账,4.3亿美元就这么进了私人腰包。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别提了。GDP连续三年往下掉,今年第一季度失业率飙到38%,面包价格涨得比火箭还快,210%的涨幅让不少家庭连顿热乎饭都快吃不起了。联合国统计说,全国62%的人都在贫困线以下,300万人没了家,这样的日子过久了,谁心里能不窝火?
西方那边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。德国总理说不能一直为乌克兰买单,80亿欧元的重建基金说冻就冻;法国总统干脆把对乌访问推迟了,转头就跟俄罗斯那边打电话聊“战后秩序”。北约更直接,今年对乌军事培训规模砍了一半,以前每月一次的协调会改成了季度开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是要慢慢撤梯子了。
二、特朗普的影子,怎么就出现在了乌克兰街头?
展开全文
最让人起疑的是那份《美乌战略伙伴关系补充协议》。去年签的,里面第七条写得清清楚楚,乌克兰得把黑海沿岸20座金矿、15处锂矿的开采权抵押给美国企业,就为了还那笔“战争贷款”。更邪乎的是,这协议一谈就是99年,乌克兰的经济学家骂这是“国土殖民化条约”,说这话的人里,不少以前还是亲美派。
舆论这一块也透着古怪。美国那个“自由欧洲电台”的乌克兰分部,被扒出来给抗议组织塞了230万美元。他们在TikTok和Telegram上搞了不少事,一会儿说泽连斯基家有离岸账户,一会儿又编瞎话说俄军只打纳粹分子,一天发出去的东西能超过500万条,这煽风点火的本事,真是练到家了。
士兵(资料图)
反对派那边的动作就更明显了。前总统波罗申科今年三月偷偷跑到纽约,跟特朗普集团的首席法务官朱利安尼见了面,回来就像换了个人似的,在集会上喊得特别凶。还有季莫申科的儿子,在得州注册了个能源公司,专门接美国对乌“人道主义援助”的运输活儿,这关系网织得,密不透风。最狠的还是军援这招。特朗普在竞选的时候就放话,要是他当选,就停了对乌的所有援助。还让五角大楼去查之前给的1200辆“海玛斯”火箭炮去哪儿了。这话一出,前线立马就慌了神,听说有些部队已经到了无弹可用的地步,这不就是逼着泽连斯基下台阶吗?
三、这场风暴背后,藏着怎样的算计?
对美国来说,乌克兰的位置太关键了。一个乱哄哄但听话的乌克兰,既能拖着俄罗斯,又能拿捏欧盟。俄罗斯要是被耗在这里,就没精力去管别的;欧盟为了稳住东边,就得一直看美国脸色,尤其是在能源上,只能乖乖买美国的高价油。那些矿产资源也是块肥肉。乌克兰的锂储量占了欧洲的八成,这东西现在多金贵不用多说。特朗普身边的那些企业,还有美国的军工复合体,眼睛早就盯这儿了。要是能借着政权更迭把这些资源拿到手,那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还有选举这层因素。要是能在大选前把乌克兰这事儿搞定,不管是促成停火还是扶持个新政府,都能给自己攒不少政治资本。毕竟对选民来说,“能解决问题”比什么都重要。欧盟这边就有点骑虎难下了。波兰这些东欧国家怕出事,担心难民又要往自己国家跑;匈牙利却觉得换个政府说不定更好,能早点解决能源危机。俄罗斯那边说得好听,不干涉内政,转头就通过法案,说要给乌东那些武装送“人道主义援助”,这算盘打得,隔着黑海都能听见。
士兵(资料图)
四、这场闹剧,最后会怎么收场?
要是泽连斯基压不住这阵仗,说不定就得提前大选。反对派那些跟特朗普走得近的人,胜算还真不小。真要是他们上台,估计很快就会跟俄罗斯坐下来谈,搞不好又是一个类似“明斯克协议”的东西。但长远来看,这事儿的影响可不止于乌克兰。大国把小国当棋盘耍的戏码,要是这次成了,以后指不定还有多少国家要遭殃。国际上关于“主权和干涉”的争论,肯定会越来越激烈。北约东扩这事儿,说不定也会因为这波操作停下来,甚至往回退几步。
街头的抗议还在继续,防暴警察的脚步声和抗议者的口号混在一起,成了这个秋天最不和谐的背景音。泽连斯基的办公室还亮着灯,特朗普的竞选集会正热闹,只是不知道,那些在寒风中举着标语的普通人,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。
或许就像广场上一位老人说的:“我们只是想好好过日子,可为什么总有人不让我们如愿呢?”
评论